高昂的薪水,国际化的团队,IB教学经验对长期职业生涯的重要性,使得香港国际学校的外籍教师相当的靠谱。那种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仅靠母语是英语就来混饭吃的所谓“外教”对于国际学校来说,是根本不带玩的。
香港国际学校的外国老师和公立高中里的名师们一样敬业,只是教学方法不同,国内名师授课讲究个人修为,在课堂上可以做完美的表演。而香港国际学校教学活动是建立在互动基础上,老师的工作往往只是促进孩子学习。
同学构成分析,香港国际学校依旧以来港经商居住的外籍子女为主,近年来海归子女比例增加迅猛。在招生环节各校均采取无歧视招生原则。社会上流传的有绿卡的孩子申请国际学校优先录取是属于外行的解读。
因受比例限制,实事求是的说国内户籍同学入读国际学校的竞争不亚如竞争顶尖公立名校。进国际学校凭本事就成了,因为是体制外的学校,拉关系写条子这套不算太好使。
香港国际学校采取小班授课,每个班不超过22名学生,与欧美授课方式一样,采取走班制。这里没有差生概念,那种用分子分母来分类学生区别对待的做法不会出现,所有学生都同等的受到关注,学习依然重要但绝不是全部。
香港国际学校与家长交流的纽带是学校的家长委员会,相对于公立学校的家长有更多话语权,沟通方式也更有效率。因为没有公立学校那么多部门和领导干部。提前预约就可以学习问题找教学校长,生活事务找德育校长。细微处体现对学生的关照。
不管是典礼还是活动,国际学校的风格都是学生坐着,演讲人站着。实际香港国际学校也不教孩子怎么搭棚子。我们一直谈追求共性的应试教育“孩子基础知识扎实”,一个“扎实”却扼杀了独立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习惯,离开家长和老师什么事情也不敢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