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香港国际学校小学阶段的中文教学分两种:学科式教学和沉浸式教学。
学科式教学,就是把中文课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每天或每周固定上一节中文课,时长大约四十五分钟至一个小时。学生在校期间,英文老师授课时间占90%,中文老师每天走堂式进入不同的年级和教室授课。
因应不同学校的安排,有的学校会把学生按中文水平程度分成母语1、2、3和非母语1、2、3级别分开上课。有的学校则不分,孩子们混在一个班上课。
沉浸式教学,则是相信孩子会像一块海绵似地吸收各种讯息,如果他们每天沉浸在中英双语的课堂,那么他们中英双语的能力就都会提高(理想化的情况下)。
这类学校比如汉基,通常在小学每班配备中英双班主任,中文老师在授课和非授课时间都说中文,英文老师则说英文。中英比例在50/50,60/40或其他。孩子不分程度,混在一个班上课。
那到底学中文是学科式教学好还是沉浸式教学好,是分母语非母语好还是不分混合学习好?其实现在也还没有定论,要看孩子和学校个别情况。
香港国际学校的中文课程
香港国际学校的中文课程分为课本和校本两种。大部分学校采用课本,即是选用某一系列的教材再加插一些老师自己的补充材料。校本则是参考了不同出版社的教材,由学校自己编写课程教材。汉基近年便改革从课本转为校本。
到底是课本还是校本教中文好?其实也是有利有弊。既然是出版了的教材,自然是经过好多位专家的讨论和商议才有,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必然遵循了一定的文法和文体原则,但内容就“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校本选择性大、内容有趣,更贴近该学校学生的水平,可在应试螺旋式上升的文法上就有所欠缺。
香港国际学校中文学习现状
很多妈妈希望孩子进入某些强调学中文的国际学校,这样孩子打好了中文基础,又学得轻松。那我就不得不泼一下冷水了。试问各位,哪位学中文不是读、写、背、默、考,一路这样学过来的?
香港国际学校每天的功课量是有规定的,这样才保证了你们的宝贝“学得轻松愉快”,按年龄划分的话,每天的功课时间大约由20-50分钟不等,包括了中、英、数。
英文除了看书以外,不算每天有需要写字的功课,数学也只是一周做一两次。那么到最后,家长觉得功课量最多最大的还是中文,遇上写个作文之类的,家长和孩子都叫苦连天了。您现在看着笑着觉得自己不会,可是当您和孩子都轻轻松松地应付功课几年之后成了习惯,突然有一年开始,每个周末要写篇中文作文,孩子叫着嚷着,您的气就不太顺了。再者,没有考试的压力,孩子真的会那么自觉去背去记?我只能给大家说个普遍现象,当然这么多孩子总有例外。
香港国际学校的语言环境
有妈妈们讨论,去某间学校参观时,发现带领参观的孩子虽然说的是中文,可是并不流利或地道,孩子之间私下说的是英文。这学校不是打着旗号说“双语”“中文比例高达xx%”吗?怎么会这样,中文去哪啦?
这样说吧,几乎所有真正的国际学校,英文一定是孩子间的沟通语言,无论中文老师怎样出尽法宝,孩子们始终觉得中文难、英文易。英文好的爸妈,你们是不是觉得有时英文就是比较容易表达自己的意思?同理,学校讲的是英文,回家自然也讲英文,有的爸妈开始还坚持说中文,可是到了后来,没了坚持,不自然地也跟孩子讲起了英文,那样孩子就更不愿意说中文了。所以,爸妈们要坚持讲中文啊,守住自己的阵地靠你们自己了。
要针对孩子个人情况,了解清楚香港国际学校的中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学好中文注定是一个辛苦的过程,父母和孩子均要有正确的期待和准备。父母要坚持和孩子讲中文,并帮助孩子学习中文,尽量提高孩子对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