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在100年前就诞生了国际学校:1890年,港英殖民政府为了满足当时驻港官员及上层人士子女教育需要,开办了第一素具有国际性质的小学。
至此以后,国际学校开始在香港生根发芽,一些著名的学校,均有悠久的历史:耀中成立于1932年;英基学校协会(注:简称“英基(ESF)),是香港最大规模、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国际学校机构,辖下共22间学校)成立于1967年;汉基国际学校成立于1983年等等。
悠久的历史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香港的国际学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教学内容由提供纯英式教学,到提供美式教育,以及能够衔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国的教育体系;
语言方面,由纯英文教学到提供中文授课,甚至出现了一批以英文、普通话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学校,包括汉基国际学校、弘立书院;
教育内容方面,香港政府2015年《施政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STEM教育,而不少国际学校,由于衔接国外课程,学校的课程设计很早就具备STEM教育的原理。
2. 稳定、优秀的师资力量
根据调查,在香港国际学校当老师,收入可观、工时合理、有假期。
由于国际学校以私立形式运作,可按校情及其资源制定人手编制,其教师和校长也以合约形式聘用,虽然不考虑终生聘用,但是国际学校提供豪华的福利待遇,比如约满酬金、医疗及子女学费津贴等,有些更提供房屋津贴及来回家的机票。
在香港修读教育类研究生的朋友都清楚,没有经验、仅凭一纸文凭,基本不可能在国际学校谋得一个教师职位,因为国际学校教额有限,只有教师辞职或退休,腾出空缺才有可能进行招聘,而且这些学校都偏向有经验的教师。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毕业生“另辟蹊径”,进入国际学校当助教(teaching assistant),先了解这个圈子,等待时机。因此,当你看到国际学校的助教都是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等名校的硕士生,千万不要觉得奇怪。
3. 多元的学生背景
香港政府对于国际学校的收生是有要求的,学校招收的来港工作或投资的海外家庭子女,或持学生签证来港就学的非本地学生必须占到学校收生名额的70%以上。
此外,不少内地高管、中小企业家们为子女选择学校时,仍期望保留对孩子的中文(普通话)教育,因此几间提供普通话教学的学校,包括蒙特利所国际学校、耀中国际学校、弘立书院等学校,成为内地太太团的“香饽饽”,可以想见,这些学校的学生家长,非富即贵。
4. 丰富的活动,突出的学生成绩
在2018年IB考试中,香港共有38人获得满分45分,占亚太区状元总数的三分之一。
香港考生平均分为35.96,比全球平均分高6分。
其中辖下有七所学校的英基学校协会产生15名满分状元,24人考获44分,227人得到40分或以上的成绩。
私立学校沪江维多利亚学校产生两名状元及一名榜眼,共有22人考获40分或以上;
弘立书院有一名状元,44%的学生获得40分或以上,平均分达到39分,学生获得剑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著名学府录取;
参考消息:香港经济日报《IB2018状元龙虎榜增至38人 英基诞15名状元》
★申请香港国际学校,欢迎电话或微信咨询欧阳老师:18823407981